随着一封封报捷的电报发回成都府,一场茶话会也在成都府召开。
看着手里的电报,廖冠华开怀笑道。
“委员长,情势一片大好啊。第三师已经和北洋第六镇交上火了,第六镇现在是一点都不敢动了,只能固守长安;
第二师的进程更是顺利,荆楚省的大型城镇基本都在拿下来,云贵大区也进展顺利,按照总参谋部之前的计划进行着,下一步岭东省也是如探囊取物了;
第一师差点把北洋第四镇给销户,接下来咱们就占据了战略主动权,是攻是守就由不得他袁项城说了算啊。”
秦维刚也是感叹道:“委员长真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简报对照。委员长对于京城的政治格局变动预测地太准了。
尤其是袁项城为了争取权利而给咱们留出的这段空窗期,简直是帮了咱们的大忙,咱们的部队依靠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长途投送,真是世所罕见,震撼人心的壮举啊。”
林克勤则是解释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你但凡了解一下他袁某人的发家史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人,当年他投入北洋旗下,结果下错了筹码,被李章桐赶出了北洋,结果呢,四处碰壁,如同丧家之犬。
后来李章桐再次复起,成为朝堂炙手可热的权臣,又恬不知耻地到李章桐门下磕头认错,李章桐手下没有可用之人,就收留了他,给了他编练北洋新军的差事。
你们想一想就行,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救命的稻草,他怎么可能成为诸葛武侯这般不辞辛劳拯救天下的人物呢?他就是典型的司马懿。”
于泉问道:“那他会陪咱们唱一出空城计吗?”
其实这句话于泉问到了坎上,这个战略判断决定了下一步委员会的行动走向。
要是袁项城带着北洋军和国防军死磕,那么接下来委员会还将维持最高等级的战争状态,部队停止南下,集结部队在中原地区和北洋决一死战,一举决定天下归属。
但是这样做风险太大,即便胜利了也是惨胜,这是委员会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那时候的华夏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空窗期,整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将空前的虚弱,正在整训的新兵根本无法弥补老兵的缺失。
没有了雄厚的兵力作为支撑,国防军将不得不收缩势力范围,到时候外面的鬣狗和熊就会虎视眈眈,对着大片的无主土地垂延三尺,而内部的士绅阶层也会借助自身优势,抢占权力。
真到了那个时候,想将外面的势力收回来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战斗来进行了,打完后,华夏也就千疮百孔了,这样做对于委员会的复兴计划有很大的影响。
林克勤淡淡地笑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哪个司马懿不懂得这个道理呢?
他袁项城在没有稳住整个朝局之时是不会同我们殊死一搏的,有兵权的袁项城和没有兵权的袁项城是两回事,没有兵权的袁项城连京城都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