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青年团(1 / 2)

随着安庆攻城战和长安外线战斗的结束,国防军和北洋军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平静,第一镇和第二师仅限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基本就是斥候之间的厮杀。

第四镇就窝在淮海府里不动了,第五镇的后续部队也没有前出支援这支孤军。

双方开始重新暗自角力,随着第二军完成军改,第十师也重新回归第四军的编制,国防军这边也开始加速第三军和第四军的军改进程。

就在这个时候,林克勤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大同党党员人数还是太少,而且必须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开始大同党的入党流程,那么目前大同党对着目前整个委员会的统治人数来说还是太少了。

于是林克勤就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再一个类似大同党的预备队的组织,来吸纳广大青年,这个组织的入会条件要比大同党低,而且招收对象面向年轻人,因为他们才是委员会的未来。

于是,成立青年团的想法在林克勤的脑海中浮现。

华夏政治委员会的常委们再次汇聚在一起,讨论关于这个青年团的成立事宜。

“大家先看一看,这是我目前关于青年团的一些想法,大家集思广益一下,咱们争取尽快形成方案,在明年的大会通过。”

几人接过林克勤递过来的方案也开始阅读起来,每个人都聚精会神,毕竟这种新组织的设立一直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所有人都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

等到大家都看完后,骆阳明最先发表意见。

“我认为委员长关于成立青年团的想法很好,目前的态势就是大同党党员太少,大同党为了保持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性和先进性,就不能成为像类似于美利坚那样的全民党。

但是我们必须和群众建立紧密的联系,而青年团的成立可以说最有助于我们抓住这批最有希望的一代人,通过提前普及我们的力量,让对我们理念有认同的青年人可以找到方向。”

秦维刚也认可骆阳明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的意见是还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这个青年团,招收对象可以适当放宽,对于我们教育体系内的中学生及以上年级学生为重点吸纳对象,工厂的年轻工人、部队的基层士兵和田间的劳动青年都可以吸纳进来。

同时,吸纳标准也要设计合理,必须要比大同党的标准低,但是也不能什么人都放进来,像学生可以参考学业成绩,同学评价等因素,工人可以参考工时和对工厂的贡献,要根据不同的单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

总而言之,要通过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吸纳尽可能多的优秀青年加入这个组织。”

林克勤听后也是高兴地说道。

“咱们的秦院长不愧是老将啊,看问题很全面。现在咱们的大同党的入党名额每年都是有限的,但是咱们体系内的优秀青年则是无限的,咱们不能让人家一直等着咱们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