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陇州军共有一万五千人,薛知筹按照兵书所写把他们编组成了七支军队。
其中,中军人数最多,达到了三千人,而薛知筹作为主帅,亲自坐镇中军。
这三千人中,有两千名战兵,他们被分成了四十个小队,每队五十人。
在这两千名战兵中,包含二百名弩手、二百名弓手、六百名马军以及各五百名跳荡和奇兵。
左右虞候各领一军,每军人数均为一千八百人。
其中,每军选取一千二百名战兵,这些士兵被平均分成二十四个小队。
包含弩手和弓手各一百人,马军则有四百人,跳荡和奇兵也各有三百人。
左厢军同样由两军组成,每军人数为一千六百人。
每军选取一千名战兵,分成二十个小队。包含弩手和弓手各一百人,马军二百人,跳荡奇兵各有三百人。
右厢军也被分为两军,每军人数达到了二千六百人。
每军选取一千八百五十名战兵,然后将这些士兵平均分成三十七个小队。
在这三千七百名战兵中,弩手有二百五十人,弓手有三百人,马军有五百人,跳荡和奇兵各有四百人。
根据编队,马军和步军的战兵总共被编成了二百零二队,人数大约在一万余人左右。而剩下的大约四千人,则主要负责守卫辎重。
七军本应如众星捧月般以中军为核心,其余六军如两翼对称分布。
如此一来,中军主帅便可居中调度,如臂使指,各军之间也能相互呼应,彼此支援,犹如一体。
然而事与愿违,受限于陈仓故城这附近的特殊地形,七军无法按照常规布阵,只能如长蛇般一字排开。
面对这一局面,薛知筹并未过多在意。在他眼中,己方人数数倍于凤翔军,且陇州军久经沙场,常年与吐蕃、党项等强敌交战,其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即便不依靠精妙的战术,单靠人数优势,也足以将凤翔军击溃。
如此一来,这场战斗的胜负在他看来已然毫无悬念。此刻,他的心思早已飘到了成为凤翔节度使之后的种种事宜上。
与此同时,在军队前方的李茂贞却显得异常沉稳。尽管他所率领的凤翔军仅有区区五千人,与陇州军相比,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却毫无惧色。
这五千人,皆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他们随他南征北战,历经无数大小战斗,可谓身经百战。
这些老兵不仅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彼此之间配合默契,是凤翔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五千人皆为骑兵,其机动性远胜于以步兵为主的陇州军。这也是李茂贞敢于仅率五千人前来迎战的原因所在。
站在远处的李茂贞,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正在紧张调整战斗队形的薛知筹。
他嘴角微扬,流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扬起马鞭指向远处的薛知筹,对着身旁的义子李彦韬和李继远道:“薛知筹此人,书呆子一个!自以为看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懂得打仗了?真是可笑至极!”
李茂贞继续嘲讽道:“在这种地形下,他竟然还敢将七军一字排开,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各个击破吗?愚蠢至极,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李彦韬连忙附和道:“义父所言极是!那薛知筹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哪里比得上义父你的军事才能啊!”